English
 
话说塔尔寺
 
 
  * 塔尔寺介绍 * 塔尔寺的由来 * 宗喀巴大师 * 塔尔寺的评价 * 塔尔寺年历表
塔 尔 寺 的 由 来
  
  塔尔寺,在宗喀巴的母亲等人的努力下,建成第一座莲聚塔(即宗喀巴纪念塔),这是塔尔寺最早修建的一座珍贵的宝塔,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了,但从最初有建寺记载的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起,至今(2006年),也有四百四十六年了。它建筑富丽堂皇,气势雄伟,被誉为“世界一庄严”、“第二蓝毗尼园”和“黄教圣地”。
  关于塔尔寺的创建,据传在元代,宗喀巴的父母,住在现在大金瓦殿的一顶黑帐房内,宗喀巴的母亲生宗喀巴的时候,将脐带割断,当时流了很多鲜血于地上。嗣后这个有血的地方,生出了一株宝贵的树来,这种树的叶上天然长出了狮子吼佛像。并且树的枝上亦发现佛像和藏文字母。又传说,宗喀巴诞生后,他的母亲,将胞衣埋在地下,后来这里自然长出了一株旃檀树。
  据藏文《旃檀树传记》称:“大金瓦殿内的那株旃檀树,与宗喀巴的诞生有密切关系。树的十万片叶上显示出十万尊狮子吼佛像,树皮上显示出文殊菩萨的五字心咒和一些字母。树本身蕴含着一些宗喀巴大师闪光的智慧,他常以幻化之身出现在莲花山。时为一孩童,时为一乞丐,时为一比丘僧、时为文字字形等。世人只看见其色相,而不知其内在神力。它具有良药和珍宝之功效,益于众生,能使人迷途知返,不坠人恶趣(地狱等)的神力”。
  旃檀树《西宁府新志》称为菩提树,属于丁香科。因此,附近人士和喇嘛们都引以为奇,一时风声四播,当地绅士人等捐资与宗喀巴的父母,请购物以裹其树,并于根处砌石塔以围,藉免牲畜伤害。后来又建了一个塔,内藏宗喀巴从西藏寄来的狮子吼佛像等。
  明洪武五年(1372),宗喀巴16岁时,结伴赴西藏游学。洪武十一年(1378),其母香萨阿切去信盼宗喀巴回乡见面,并附白发一束。宗喀巴派弟子智华尖参代表自己回到宗喀,将自身画像和狮子吼佛像等物寄给母亲、姐姐,并附信“倘若在我出生的地方,以十万尊狮子吼佛像及菩提树为胎藏,建一座佛塔,如同亲晤儿面”。据传他的母亲收到画像后一展开,那画像突然连叫三声阿妈,因此人们把这画像,叫做出声佛像。经历了几百年,现在仍悬挂在大金瓦殿的第三层楼阁中。明洪武十二年(1379),香萨阿切在他人资助下,将十万尊佛像和菩提树用绸缎包裹,一起装藏,周围砌石加固,建成一座莲聚宝塔,成为塔尔寺宗教建筑物之始。
  又据传说,原画像早已焚毁,现存的那幅是复制品;又有一说,画像被商人诺日布桑波请到今民和三川地区,保存于喀德喀瓦的一个小寺庙中。据色朵·更钦久美旺布等人撰写的几种《塔尔寺志》记载,塔尔寺现存的画像,是宗喀巴寄给他姐姐的那一幅,是从宗喀巴姐姐住处湟中苏尔吉请来的。
  塔尔寺,先由宗喀巴母亲及其青海绅士僧俗共同修塔,将有佛像的旃檀树置于其中,在塔上绘了不少图案,装饰美丽可观。并筑数塔,名昂家塔(广福义)、娘的塔(佛圆寂后葬于其中)、哈系塔、印夺塔等,自后更为繁兴。后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由官却仁庆宗哲等在山的对面贡巴龙洼(藏语“贡巴”是“寺”、“龙洼”是“沟”的意思),盖了一座庙宇,有喇嘛十余人,又数年增至五十余人。后在宗喀巴佛塔之右,官却仁庆·宗哲坚赞修弥勒佛殿一座,内塑12岁身量的弥勒佛像,作为经堂,仁庆·宗哲坚赞亲自主持开光法事,寺院正式命名为“贡本贤巴林”(亦称为“大贤巴佛殿,或“上贤康”),直译为“十万佛像弥勒洲,藏语简称“贡本”。
  对此,《安多政教史》中写道:“第七个藏甲子土亥年(1419)大师圆寂后,到了第一百四十一个年头,也就是大明嘉靖三十九年,第九个藏甲子金申年,官却仁庆·宗哲在该地(今塔尔寺)定居。又过了十七年,即明万历五年(1577)盖了一座弥勒佛殿”。
  这就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到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又创建了左弥勒佛殿,塔尔寺已具初步规模了。后经多次扩建和重修,先后于明万历十一年(1584)建成班禅行宫,二十二年(1594)建成宗喀巴佛殿、三十四年(1606)建成大经堂,天启六年(1626)建成文殊殿,崇祯四年(1631)建成小金瓦殿,清初建成四大札仓、三世达赖遍知殿和印经院等建筑群。康熙二十八年(1689)建成犬厨房,五十六年(1717)建成小花寺,乾隆四年(1776)建成八座如意宝塔等,近、现代相继又建成酥油花馆、文物陈列馆、坛城、山门等,经过几番兴修,塔尔寺成为“瓦皆鎏金、宏敝壮丽,为诸寺之冠”了。
               
        十万尊狮子吼佛像                  菩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