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花的来历 酥油花是青藏高原上的一枝绚丽多彩的艺术奇葩。它是在各种雕塑艺术中独具特色的酥油塑造艺术最早产生于西藏苯教,用以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贴花。对此又有始于唐吐蕃时期之说。公元641年,唐朝同吐蕃联姻,文成公主被迎到拉萨时,带去了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将佛像供奉于大昭寺,藏族人民为了表示敬意,在佛像前献了供品。按印度传统的佛教习俗,供奉佛和菩萨的供品有六色,即花、涂香、圣水、薰香、果品和佛灯。可当时已是草枯花谢之际,鲜花无法采撷,只好用酥油塑造了一束花献于佛前。其实在雪域,酥油花在此之前已开始了,而此时的酥油花已较前有所发展。 酥油花是一种油塑工艺技术。就是以酥油为主要原料制作成的艺术品。酥油是青藏高原藏族等牧民的奶油类食物,它是用牛奶经过反复搅拌(俗称打酥油)后提出黄白色的油脂。这种油脂呈凝固状,柔软细腻,色泽纯洁,清香扑鼻,可塑性极强。其油脂所塑造的工艺艺术品,具有形象逼真,色彩鲜丽,精巧玲珑等特点。后来,佛教将它视为礼佛珍品,作为正月祈愿大法会的重要内容和寺院宗教艺术。相传,宗喀巴大师有天晚上做一奇梦,梦见荆棘变为明灯,杂草化为鲜花,无数奇珍异宝,五光十色,灿烂夺目。醒后为了再现美妙的梦境,立即组织艺僧用酥油塑造各种花卉树木,奇珍异宝,连同无数的酥油灯供奉佛前。此后这种习俗经过一段周折后延续下来,并传于民间,形成藏传佛教及藏族民间节日,名称为“觉阿却巴”(意即“正月十五供奉”),俗称灯节。每年藏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在拉萨八角街上陈列酥油灯和酥油花架,供人观赏。仅西藏的酥油花展有30余处。这些塑造优美,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酥油花吸引僧俗群众绕佛观灯,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彻夜不眠。油塑艺术和十五花灯节传到格鲁派发祥地塔尔寺等已有几百年历史。起初,酥油花的内容陈旧单调。后来相继建立了上下两个酥油花院,专门培养油塑艺僧。上下花院的艺僧凭着对佛的虔诚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油塑技艺提高很快,还常常从油塑的内容题材、种类、技艺诸方面相互秘而不宣,暗中竞展出时评论高低,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花样年年翻新,内容题材不断变化,艺术越加精湛,甚至超过了酥油花发源地西藏的各寺而被社会公认为“一绝”。 酥油花的制作工艺 酥油花的塑造工艺极为复杂而独特。多在冬季三个月间进行。为了使酥油更加光滑细腻,取掉其中杂质,塑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先将酥油浸泡于冰凉的水中长时间揉搓成膏状备用。在塑造之前,油塑艺僧先要沐浴发愿,进行宗教仪式。仪式毕,掌尺(带班高级艺僧)和其他艺僧一起选议酥油花的题材,然后设计腹稿精心构思、策划、布局之后。便分配给擅长人物、动物、花卉、建筑的师傅带领各自的徒弟,在气温零度以下的阴凉房间开始分用加工的柔软草束、麻绳、竹杆、棍子等物扎成大大小小不同形态的“骨架”,即所塑造的基本模型。其次是塑造形态。塑造的第一道原料是用上年拆下来的陈旧酥油花掺合上麦草灰,用棒捣砸成较韧硬而具有弹性的黑色塑造油泥。用这种黑色油泥在骨架上塑造成不同的形体,其塑法近似面塑或泥塑。基本形体做好后,须经掌尺对形体姿态、尺寸大小、相互整体结构比例进行修改、纠正、审定后才算定型。塑造的第二道原料是在加工成膏状的乳白色酥油中揉进各色矿物质颜料,调合成五颜六色的油塑原料,仔细地涂塑在做好的形体上,有的还要用金、银粉勾勒,完成各色形象的塑造。要是塑造红花绿叶,或是玲珑剔透的玉石宝玩,则直接用彩色油料一次塑成。最后将塑造好的酥油花按设计的总图要求;用铁丝一一安装到位,固定在几块大木板上或特制的盆内,布局成单一的花卉图案或整幅的故事画面,俗称“酥油花架”。 酥油花丰富的题材 酥油花表现的艺术形式多样,题材内容十分广泛,多属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传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佛像和人物形象等。随着时代的推移,又不断赋予一些新的时代气息。从“释迦牟尼本生故事”、“西游记”、“文成公主进藏完婚”、“花木兰从军”、“六世班禅进京向乾隆皇帝贺寿”、“五世达赖与顺治皇帝”、亭台楼阁、城池等到天安门城楼、藏族儿童、工农牧各行业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皆塑造得无不优美、生动、精致。既丰富了酥油花的传统艺术风格,又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气息,使以前那种单调的单塑手法逐步发展成为立塑和浮塑相结合,单塑和组塑相融合,花架和盆塑相衬托的多种形式。一座大的花架上往往要塑造几十个、甚至一二百个人物组成的故事画面,如“文成公主进藏”一组油塑从唐朝长安城太和殿和拉萨大昭寺为背景,布局了“五难婚使”、“许婚赠礼”、“辞别长安.”、“越日月山”、“柏海远迎”和“拉萨完婚”五个场面,展示了1200年文成公主进藏完婚的宏大历史场面。场景中的200多个人物,个性鲜明,造型生动、各具情态。将文成公主的婀娜端庄、生动传神的姿态,唐太宗威严的帝王风度,松赞干布的大智大勇、和蔼深沉,禄东赞的聪明机智等代表神态皆塑造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陪衬的山水、草木、城池、楼亭、车辆、马匹、旗帜、兵器等难辨真伪。场面宏大,人物景色布局巧妙,表现自然生动,使人物与自然景物溶为一体,有境有意,成为赏心悦目的高超艺术品。 塔尔寺建有专门陈列油塑艺术的酥油花馆。1993年7月16日,江泽民总书记题了“酥油花馆”四个大字,他从不同角度观看了玻璃橱内的酥油花后一再说:“啊呀,雕塑得真细,栩栩如生,真绝。我到过英国,比起英国蜡像馆的蜡像毫不逊色。酥油花一是要宣传,二应使它成为商品。”现在酥油花馆内安装了空调电器,使酥油花一年四季“常开”,供游人展览欣赏。该馆的酥油花每年一换,将正月十五之夜展现的酥油花在次日黎明时分全部搬到酥油花馆,将旧的请出,放置新的,年年如此。 近年来,酥油花从寺院走向社会,向更多的人展示它的风采。1993年在河南少林寺展出。1994年赴深圳展出。内地天气炎热,因在装有空调的玻璃橱中展出,观众不相信是用酥油做的,误以为是用高级彩纸或塑料做的。当参观塑造现场后,赞不绝口。曾有一名叫胡克庆的先生撰写散文赞颂道:“这是佛国的艺术,这是艺术的佛国。这是手的工艺,这是心的感悟。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端庄法相,这一座座如真如幻的亭台楼阁。啊!听到了鸟的呜叫;闻到花的芬香…这原本没有生命的酥油啊,却变成了有生命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