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历史悠久,古属雍州。春秋时代为戌狄等部族群居地带。战国时,秦始置朝那县,阳晋川、茹河境农耕渐兴,秦昭王筑长城以分内外,彭阳属北地郡。
汉文帝时,匈奴入朝那人民畜产甚多,震动朝野。汉武帝开疆拓土,朝那改属安定郡,境内饶谷多畜,居民殷富。东汉永初年间,羌族起义,战祸连年,县治内迁,田园荒废。
西晋南北朝时,北魏设郡置县,北方少数民族兴起,城头旗帜频易,竞相争地夺权,各民族迁徙融合。
隋统一南北,改长城县为百泉县。战乱暂息,农牧渐兴。
唐百泉县治移茹河川,置折冲都尉府,戍边保民,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祥和安泰。马牧兴旺,谷稼殷积。“安史之乱”后,城垣寺院皆毁,尸骨盈野,村少炊烟
。
宋置彭阳称,在古原州城置镇戌军,属陕西路,咸平六年,在今县城置“彭阳城”,属镇戌军,彭阳一名始载于史。设堡建寨,屯军防卫,与西夏和金对峙,战事频繁,民无宁日。
金置县初沿宋制,大定22年置东山县,属镇戌州,改彭阳城为彭阳堡,厉兵秣马,战祸不息。
元置州设县募民入境,垦天屯军,植被遭受破坏,伊斯兰教始兴,回族从此世居。至元十年,改东山县为广安县。
明废县并州,并入固原州,建苑设驿,官家牧马。明末,荒旱连年,兵祸不息。
清设里置监,经济中兴,人口繁衍,垦荒增田,植被破坏加剧,祸延子孙。
民国军阀混乱,陇东群首割据,人民备受盘剥。兼之大地震,大旱灾,匪患连年,民不聊生。彭阳境内,森林大量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渐变贫瘠,群众生活日益困难。
1949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彭阳境,1982年4月10日,中共高原县委和固原县人民政府,以便于加强领导,加速山区建设步伐,尽快改变贫苦落后面貌为由,联合上呈《关于将固原县划分为固原、彭阳两个县的报告》。
1983年7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彭阳县,辖固原县东部地区15个人民公社,面积2532.3平方公里,人口186334人,治所彭阳。1983年10月18日,在固原县电影院召开大会,宣布彭阳县成立。
(资料来源:彭阳县古城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