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首页| 千乡万才计划| 新闻中心| 会员学校| 在线视频
频道首页   民风民俗   地方特产   田园旅游   招商引资
传统节日
·汉族节日
  ·回族节日
本地民俗
·服饰风俗 ·婚姻风俗
  ·饮食风俗 ·丧葬风俗
  ·居住风俗 ·语言考证
 
历史文化
·骆驼山的传说
·东洼山的故事
看 今 朝
·崛起的红古

民风民俗

婚姻风俗

  汉族 汉族婚俗与内地无大差别,从相亲到完婚有"定婚"(俗称提瓶子)、"送酒"(俗称下宴席)、娶亲、婚礼、"回门"等礼仪。旧时说亲要属相相合、忌克相、男女定亲不能见面,全依媒人说合。送酒以双方商定的数额送去,只能多不能少。女家对送酒的客人、贺喜的亲朋要摆酒席款待。娶亲、婚礼,事先要择定良辰吉日。娶亲的人数要单,其中要有一名属相适合、家中人丁齐全的妇女做"娶亲奶奶"。娶亲的人到女家门口时,女家姑嫂姐妹锁住大门,不让进门,索要开门钱,娶亲人从门中塞红包,直至姑嫂们满意,方让进门。入门后,便行娶亲仪式,给女家主事人及长辈"升酒",交娶亲必备的衣服礼品,随后入席吃"上马席",接着新娘上马或入轿、乘车上路。娶亲忌用骡子、,因骡子不能生育。路遇井、桥、庙等,贴红纸剪的喜字。新娘子到达男家的时间,一般都在凌晨,下马进门时,公公及属相不合者均要回避。用红纸糊新房窗户,新娘进房时青年人撕破窗纸。炕头,被褥中藏放核桃、红枣,意为早生贵子。婚礼当天举行,亲朋、好友、庄邻前来贺喜,亲友送礼物、礼钱,送礼薄厚以关系亲疏户经济条件好坏而异。庄邻按常规收钱后,购礼物或持现金,鸣放鞭炮,前往贺喜。女方一边的客人称西客,临门之前,男方家要鸣放鞭炮并敬酒迎接。举行婚礼时,男左女右,行三叩首礼,拜天地、祖先、父母,然后新婚夫妇互拜,再拜来宾。司仪要说一些生财得福、尊老爱幼、早生贵子等吉祥喜语。新人给父母及至亲长辈敬酒,磕头,受馈赠礼品,这叫"抬历认亲"。有的女方陪嫁的东西让小姑开箱,展示与众,叫"摆针线"。女方给男方按辈份分抬针线活,然后入席。司仪按事先排好的名单,请西客坐正席,阿舅坐对席。席毕,设"拦门盅",让西客再喝上几大盅才许出门。晚间闹新房。婚后第三天娘家人来探亲,名为"看三天",之后新婚夫妇携四色礼赴女家回门。
  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俗逐渐革新。婚前恋爱自由,会面谈话,互赠信物,双方持介绍信去乡(镇)政府去登记,领取结婚证书。到结婚时,礼仪基本沿袭传统习俗。70年代后,机关、厂矿青年结婚时,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织集体婚礼,多选节假日举行。80年代后,聘礼、贺礼、宴席、陪嫁及娶亲车的数量、豪华等方面,互相攀比,有日趋厚重、铺张之势。

  回族 1949年前,普遍早婚,男子十八岁、女子十五六岁就要结婚。新中国成立后都能遵守《婚姻法》规定。
  回族结婚,在订婚、聘礼、娶亲、回门等礼节中,基本与汉族相同。只是婚礼不择吉日,一般在主麻日(礼拜五)举行。娶亲当天,上午为亲朋、庄邻送礼贺喜时,至中午媒人领新郎、伴郎(陪女婿)及娶亲者一同到女家迎亲。婚礼在女方家举行。由阿訇提问宗教知识或男女双方是否同意结婚,验看结婚证后,即念"尼卡亥"(证婚词),念毕给大家散核桃、红枣后开席。席毕,迎新人、西客前往婆家。到家后先喝下马茶。这时,庄邻礼客嬉闹新郎父母、叔伯及哥嫂等,将脸化装成怪人,任意取笑。直到许愿(给糖果瓜子等)方休,入夜青年人在新房嬉闹,至亲好友替事家设席请西客,有的留宿。次日凌晨,新娘梳妆打扮后,认男方家班辈。长辈给新娘赠喜钱。然后,新郎由伴郎陪同请西客吃包子,摆宴席款待,并以礼品致谢媒人。第三天由新娘给婆家做"三刀面"以试新娘茶饭手艺。这一天,娘家妇女看三天,认亲戚;之后,婆家男女至亲偕新郎、新娘礼品去娘家认亲,名为"回门",并当日返回。

  

(资料来源:兰州市第25中学提供)


无标题文档

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