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经济的未来>第五章 新文明的曙光
第五章 新文明的曙光

  
  就在我准备这本书的时候,黄羊川又传来了令人惊奇的好消息。黄羊川乡中是我们第二批选择复制的会员学校,是由黄羊川职业中学负责培训的。而这第二批学校的机器,是在2002年9月份才运到学校安装好。大大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在这短短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乡中负责校园网吧管理的胡万龙老师,不仅负责管理、维护、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还帮助附近的乡民,通过网上交易的方式,做成了26万元的农产品生意。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2002年是黄羊川乡连续经历了六年大旱之后才出现少有的雨水丰润年,由于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庄稼的长势颇好。到了秋天,全乡种植的农产品实现了大丰收。开心的农民脸上挂满了发自内心的欢笑,家家都为这多年不见的丰收景象所陶醉。尤其是当地二十多个种植蔬菜大棚的菜农。当地的蔬菜大棚总共有一万多平米,由于黄羊川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生产出来的蔬菜除了一小部分在当地销售外,其余大部份都要销往外地。但由于黄羊川地区不属于交通要道或贩卖运输的必经之地,而大棚蔬菜种植的品种和数量又还没有形成规模,所以从外地来购买蔬菜的运输户并不多。

  今年雨水调匀,庄稼长得尤其好,丰收在望,村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都在暗自盘算着该给家里添置点什么物件了。可是让村民想不到的是,往年干旱,收成少,卖不了多少农副产品,自然不会有多少收入。可今年丰收了,本想能够多卖些钱,但粮食的收购价又降得太低了,和往年比较起来更不划算。粮食丰收了,可村民并没有获得更多的收入,没有得到更多的实惠。这种情况在全国许多地区都曾经出现过,这也是农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

  来收购农作物的销售商可不管农民心里的想法,既然丰收了,粮食的收购价自然被压低了,即使这样低的收购价格人家还不愿意收购呢,卖不卖就随你了。
哪个农民不想多挣些钱呢?已经连续干旱五六年了,本来盼望着今年的收成好,可以多卖些钱,没成想,比起往年来还不如。

  在"千乡万才"公司与黄羊川职中合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在职中曾经开办过四期"数码化到位网络普及培训班",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职中附近的村民学会使用计算机技能。这时,一位参加过电脑培训班的村民突发奇想,黄羊川乡中里不是有个"千乡万才"的"校园网吧"吗,能不能让老师通过网络把咱的蔬菜卖出去?

  几位村民随后来到黄羊川乡中,找到校园网吧的负责人胡万龙老师。在说明来意后,胡老师欣然同意帮助村民在网络上寻找这方面的信息。胡老师一边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交易信息,一边耐心的教他们如何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去了解市场。在网络上通过设定地区、品种等条件,搜索到了五家相关的批发交易市场,从这五家批发交易市场中经过最后筛选,只选中两家,于是胡老师就与这两家市场的负责人在网上进行了初次接触。其中一家由于价格谈不拢而告退,只剩下另外一家,双方先谈到货物、质量和数量,又谈到市场价格,根据往年的价格谈到现如今这批作物的价格,大约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网上谈判,双方终于商定好价格将一万多斤大棚生产出来的芹菜出售。两三天后,蔬菜就被装车运走了,农民一边点着手里的钞票,一边兴奋的说quot;好啊,信息这东西真是了不起呀,以往我们跑断腿还卖不掉,现在不出门也能卖到好价钱了,真是了不起呀!"

  好事传千里,听到菜农用计算机和网络把卖不出去的蔬菜高价卖掉了,附近的粮商也立刻找上门来了,恳切地对胡老师说:"能不能给我查一查,我有十多吨小麦谁能出个好价钱?"药农也跟进来问:"今年的中药价格怎么样,我有七亩地的中药哩,能不能卖出去?"就连吃国家粮的公家单位粮管所也找上门了:"我们有一百多吨大豆(蚕豆)有价吗?"

  从十月份到十二月份,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黄羊川的村民们通过网络共做成了五笔交易:芹菜卖了6400元,大豆卖了136000元,中药材卖了21030元,马铃薯卖了21000元,豌豆卖了74000元。总计约有26万元的生意。对于城里人来说,二十几万的生意不算多,做成二十多万的生意,利润才能有多少呢。但对于一个人口才23000的乡镇来说,对于一个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贫困乡镇来说,这二十多万元的收入,可算是一笔相当大的财富。这笔收入,不仅意味着使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更是把农民的眼界、思路都打开了,一扇致富的大门被打开了。以前靠天吃饭的农民,一年忙到头,风吹日晒,辛苦奔忙,能够种出更多的粮食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但丰收了却卖不出去,又成了心头的一块心病。如今,在贫困地区,急需架设起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才能消弭贫困与发达地区的数码落差,也才能消弭它们之间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

  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人,通过网络做交易可说是很平常的事,我们经常通过网络购书、订花、买票等。网络对于我们来说,是服务性的行业,有它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没有它对我们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网络对于贫困地区的人来说,概念就不一样了。黄羊川村民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做成网上交易这件事,在当地来说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丰收的年景却卖不出粮食,农民心里会多么难受,用网络把卖不出的粮食卖出了好价钱,该是多么令农民欣喜的大事。对我们这些外人来说,对这件事同样会觉得惊奇并发出欣喜的感叹。因为实在没有想到我们的工作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够结出这样的成果。虽然成果并不是很大,这才刚刚是个开始。但这件事的意义和对我们工作的鼓舞,却要比这二十多万块钱要大得多。通过这件事,我们首先感受到了农民们获得知识的热情和能力要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农民们的创造力更是我们所没有想到的。这件事又给了我们更大的鼓舞,不仅使我们看到开发西部成功的希望,更使我们看到了解决中国8亿农民的根本出路。只要在农村地区把网络城乡建设好,才能使更多散居各处的农民聚居到适合生活的地方。发展服务型经济,使农村大批的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吸收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型到服务性行业上来,让不适合于发展农业种植的地区休养生息,恢复自然环境,让人们与大自然重修旧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年一度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已于1月28日结束,年会发布了《2002年至2003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在该报告中指出,2002年度中国微观经济竞争力在80个国家中排名为第38位,比上一年度提升了5位。而中国全球经济竞争力在一年的时间里,上升了六位,目前在全球排名中达到第33位。这两个指标显示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正在进一步提升。在这次由众多国家元首、国际组织首脑、商业领袖以及媒体精英共同参与的盛会中,一起就全球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虽然与会者仍有一部份人对世界经济的前景表示悲观,但大多數人都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并认为中国经济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引擎。但由于中国经济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总量尚少,仅占总量的3%左右,依据目前的实力还不足以带动世界经济走出衰退的阴影。

  从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情况不难看出,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中唯一在持续发展的一片广阔天地,外国公司争相进入中国以抢占一席有利之地。虽然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还有其自身薄弱的环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人口与就业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更重要的还有东西部之间的差距问题。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拉大,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有可能引发政治和安全问题,这个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将会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中国不断借助外资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在生产制造上成为世界加工的大本营,在人才和科学技术水平上也在不断追赶发达国家,中国还能够成为世界创新的基地。

  创新,必须依靠大量拥有新知识的人才,依靠信息技术,发展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新的经济,不能停留在原有工业社会的水平上原地踏步。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我们已经能够看到新文明的曙光,这个新的文明,是摆脱了农业和工业社会以生产物质为主的,是以信息技术、以新知识推动经济发展的文明。知识经济不仅能够促进发达地区的经济,更能够使落后地区跨越工业社会的发展过程。通过在黄羊川实施的案例就已经能够证明这一点。这使我们看到了落后地区摆脱贫穷的希望,看到了8亿农民的出路。

  仅仅从黄羊川一个两万多人的小乡镇,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从农业社会转型为知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的道路。这条路早在二十多年前,就由美国学者、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博士在他的著作《第三次浪潮》中指出了。这条路就是以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所促成的网络文明,人类社会可以不经由工业社会的发展,直接由农业社会跨越到信息社会。在中国西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在我们积极地参与下,我们已经看到了新文明的曙光,中国的发展必将带动全球新文明的提早到来。

  对于中国经济的研究与展望,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成果,来自于十年前的设想,我们十年后的成果,也将来自于目前的所思、所想和所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必将更加灿烂辉煌,同时中国的跳跃式发展模式,也提供给开发中国家一个新的希望。

  长夜将尽,黎明不远,我们隐约看到新文明的曙光出现在隧道的另一端。

上一页   回目录页
 

Untitled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