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日月的日月山

   没有昆仑山雄伟,没有泰山的壮观和黄山的清秀,日月山用一种饱含浓彩重墨文化气息的方式在青藏高原顶上展现它的神奇. 日月山位于青海湖东侧,海拔最高点为4877米。历来是内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因山体呈现红色,古代称为“赤岭”。早在汉、魏、晋以至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辖区的前哨和屏障,至唐代时因是唐朝和吐蕃的分界线而使其战略地位最为突出。100万年前的第四纪造山运动,使日月山拔地而起,将发源于素日格山的河水自东向西流淌,形成了天下奇河,进而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
   日月山把青海湖和倒淌河的向往和思念截住后堆积起来,使日月山成为神秘的文化名山。 日月山位于湟源县西南30公里处,距离青海湖60公里,在中国地图上隐隐约约的写着日月山 三个字.在全国的名山排行榜中它也没有一席之地.然而,这个日月山对于青海省,乃至整个西北都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
   “一条界破青山色,云开世外三千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日月山成了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天然分界线,日月山以东至甘肃省兰州以西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段,这一片区域内,地面落差大,海拔一下子从2000米攀升到3500米.沿途崇山峻岭,峰峦叠嶂.日月山的日亭和月亭,呈现在游客面前的景色又完全不同了
.连绵的山川无尽的延伸,大风吹动孤独的冰草,瑟瑟的颤抖,一种苍凉的情感油然而生。
   日月山是中国牧业区和农业区的重要分界线,在日月山以东,是青海省有名的河湟谷地,这里的大多数居民为汉族,还有回族,撒拉族,土族等11个民族,这些民族居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和谐,有序的定居在这块谷地,主要的农作物有小麦,青稞,玉米,油菜等.甚至西宁市以东还可以种植西瓜等温带植物.翻过日月山向西,就进入了中国著名的四大畜牧区之一的青海畜牧区.过着放牧生活的民族主要有藏族和蒙古族.主要的牲畜有牦牛, 河曲马,高山绵羊等,盛产牛羊绒,牛羊肉,毛皮等.
   日月山还是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分区的重要分界线,根据青海省气象局的统计数据来看,日月山是中国800毫米到400毫米降水分界线的重要一标志.日月山以东的河湟谷地,降水较为充沛,年平均降水达到730毫米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区.这块地区村落密布,阡陌纵横,鸡犬相闻,林木苍翠,一派景色迷人的田园风光,气候宜人,植被丰富,水源也比较丰富,因此是青海省人口最
密集的地区.日月山西侧降水量逐渐向西递减,共和县年降水量不到400毫米,柴达木盆地的降水量更加稀少,只有5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的惊人,年蒸发2000毫米以上.山西侧山峦起伏,莽原无际,人烟稀少,牛羊成群,是风吹草地现牛羊的无边牧场。
“草原文明、农耕文明在这里被清晰划分;边塞文化、中原文化在这里有明显对比。同时,各种文化在日月山东的河湟地区融合交汇,形成了丰富多姿、厚重深沉、张力无限的河湟文化”。在日月山东侧,当地百姓的生活习惯,民族信仰以及建筑风格明显延续着汉族的传统特征,比如湟源县的城隍庙显然就是一个故宫的浓缩版,人们用筷子吃饭,耕种田地,穿着打扮也很时尚鲜艳,没有少数民族的特征(伊斯兰教民族除外);而日月山西的共和县则有很大不同,建筑风格体现里藏族建筑的特征,人们穿着皮袄,将右手从皮袄中释放出来.而且女性的发饰发型也明显体现了藏族的传统.不过随着时代进步和各种交流的加深,藏汗百姓的互化还是很明显的,比如汉族人学会手抓牛羊肉,藏族人使用筷子等.穿着打扮也进一步同化.藏族同胞的姓名都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