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首页| 千乡万才计划| 新闻中心| 会员学校| 在线视频
频道首页   民风民俗   地方特产   田园旅游   招商引资
传统节日
·回族开斋节
·湟中花儿
·过春节
·塔尔寺灯节
·二月二习俗
·端午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
·千户营高台
·正月闹社火
·腊八习俗
本地民俗
·郁金香花节
·服饰---藏袍
·皮影子戏
·湟中曲艺
历史文化
·塔尔寺
·塔尔寺的传说
·塔尔寺艺术三绝
 酥油花 堆绣 壁画
·南朔山的传说
·破塌城
·昆仑神话
·卡约文化
·清真寺
看 今 朝
·网络与村民相连
·湟中的发展
   

民风民俗

湟中曲艺

  曲艺,这来自民间的艺术,早就在祖祖辈辈的庄户人家中流传,它就是通过这些庄稼人的拉和唱,在湟中这片土地上红红火火地广为传播,成为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中最主要的娱乐形式,成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独特的风景线。
  据粗略统计,从50年代起,湟中县就有业余剧团96个、灯影队10个。实行农村承包责任制后,全县418个行政村相继建立了200多个业余曲艺队,有上万人的业余曲艺队员。

曲儿村:张李窑村

  在西堡乡往西沿着弯弯的羊肠小道:约二三小时才到达张李窑村,在这个叫红窑子的只有40来户人家的自然村,祖祖辈辈出曲儿匠人,人人会唱曲儿,许多曲目被省电台多次播放,名声越来越大。
  这个村的曲儿匠人中最有名的老艺人要数李德顺了,李老汉现在70多岁了,胡须头发都白了,可身板却很硬朗,二胡、板胡拉得十分娴熟,曲儿也唱得字正腔圆,听李老汉讲,他家唱曲儿至少也有几辈子的历史了,小时候,家里就有三弦、二胡、板胡和月琴,李德顺从小就学会了弹拉这些乐器,庄户人家,烈日下受苦干活,下雨天,村里的曲儿匠们就围到李德顺的家里放开嗓子唱起平弦、道琴、眉户来。《皇姑出嫁》、《赵颜求寿》、《全家福》等曲儿,李德顺唱起来字清声朗,加上月琴、二胡的伴奏,听起来如一股清凉的泉水流过心头。
  山里的曲儿还唱到山外去,李德顺参加了获奖眉户戏《一担水》、《寒夜弦声》的伴奏,后来他演唱的曲艺节目《罗真归山》、《大佛殿饯行》被省电台播出,还多次被农村听众点播。女儿李永莲演唱的眉户选段《段桥》、《三对面》,曲儿《姑娘观花》、小调《绣荷包》等在省电台播放,随后还参加了眉户戏《绝育前后》的演出。

用曲艺寻找光明

  他,自幼就双目失明,然而他用板胡寻找光明,人们从他悠扬婉转、高亢激越的琴声中看见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他叫刘延彪,湟中县总寨人,今年57岁,人称"河湟阿炳"。刘延彪凭着天赋和勤奋,五六岁时就能吹拉弹唱了。从八岁那年起,乡亲们把刘延彪抱到戏台的小板凳上为演员们伴奏。从那时起,乡亲们背着刘延彪,在附近的村里辗转演唱曲儿。
  刘延彪太爱家乡和家乡的人们了,他要用曲子,表达对生他养他的大故土的一片炽烈的爱恋之情。
  1985年,刘延彪成功地创作了他的第一首板胡独奏曲《椒香飘浮农家院》,刘延彪带着这首曲子,参加了这一年由文化部、全国盲人协会联办的盲艺演唱评比活动,荣获三等奖。
  刘延彪的第二首曲子《湟水两岸风光好》,以抒情的调子和丰富的联想,歌颂了湟水两岸勤劳耕作的河湟人民,这首曲子于1988年在西安参加的西北地区选拔赛时获创作一等奖,演奏二等奖。该曲还被湟中县广播站确定为节目结束曲。
  1989年,刘延彪又到北京残疾人演唱比赛中自拉自唱传统曲目《尕老汉》,获演唱三等奖。
  现在,刘延彪一天也闲不住,不是农家院,就是土戏台,刘延彪在不停地拉,不停地唱,唱不完美好春光,唱不完满腔激情。

文化专业户、曲艺队

  湟中县总寨乡星家村张启伟、张启月、张启成一家人,多年来坚持曲艺演唱活动,每年演唱曲艺都在三十场以上,被人们称之为"曲艺文化专业quot;。从祖爷起,这家人就开始演唱曲艺,家里自制了扬琴、二胡等乐器,几十年如一日演唱曲艺及眉户戏。1983年,他们共投资2000多元,购置扬琴、三弦、板胡、二胡和琵琶,一有空闲,十几个人就聚集在一起切磋技艺,吹拉弹唱,把个农家的日子唱得红红火火。如今,这个家族的孙辈们也开始演唱曲艺节目了。除了演唱曲艺外,这个大家庭的成员还从事绘画、盆景等活动,使这个"文化专业户"的文化气息更浓了。
  像这样的曲艺文化专业户、曲艺队在湟中县何止一、两家,全县二十几个乡镇的绝大多数村,都有自己的曲艺队,每逢农闲、夜晚、节日,唱曲儿的把式们就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轮流演唱、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1986年,湟中县民间戏曲曲艺工作者协会成立,至今,已吸收了140多名会员,县协会还在多巴、总寨、甘河滩、李家山、拉沙五个乡镇成立了曲艺分会。县协会还成立了几个直属文艺队。在坡家等乡,又建立起老年曲艺协会。
  1995年、1996年、1997年,县民间戏曲协会分别在多巴镇双寨村、县城东山公园,多巴镇小寨村举行一年一度的曲艺年会。来自全县的曲艺把式们相聚在一起,以曲会友。这个时候,板胡、二胡、扬琴、三弦、笛子一起上扬,琴声铮铮,笛韵悠扬,曲儿匠亮开嗓子唱了一曲又一曲,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严实。
  县协会组织了一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曲艺队,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招之即来,来之能演,刘世维,创作过获奖剧目《一担水》、还创作过《 绝育前后》等小骊,芦孝发、周文莲、都获得过全省表演奖;刘延彪,李德顺等县上著名的曲儿匠以及文化系统的许多干部职工、曲艺爱好者都加入到这个曲艺队中来了。1994年,这个曲艺队在全县演出了好几十场,演完小骊就唱曲儿。《绝育前后》、《巧相会》都是具有深郁的河湟气息的小骊,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深深喜爱。他们除了演唱许多传统曲目外,还新编了歌唱党的政策的新曲儿,诸如《计划生育实在好》、《国家地请爱护》等等。在这里,曲艺既发挥了娱乐的作用,又起到了教育作用。
  曲儿,回荡在湟中县村村寨寨,回荡在村民心头,成了村民们生命和灵魂中的一部分,它是村民们爱和智慧的升华,是他们的憧憬和呼唤……
  


(资料来源:大才初级中学提供)

无标题文档

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