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刘聪
第一份研究报告 2006年10月2日  
标题
动手了
内容
展示我们才能的时候到了,我们一起努力吧!
刘聪
第二份研究报告 2006年10月3日
标题
第一次E-mail沟通
内容
大家先认真思考专题的主题,三天后大家一起讨论,到时找我们的老师参考。
王婷
第三份研究报告 2006年10月7日
标题
我们是一支团结协作的团队
内容
我们是一支精干、团结、务实的团队,一定能够赛出我们的真实水平。
闫琼
第四份研究报告 2006年10月14日
标题
第一次通过QQ与屈老师沟通
内容
我们对网络一点都不懂,直接怀疑是否能够完成这次比赛,请老师多指点。
屈俊拾
第五份研究报告 2006年10月14日
红军精神万岁
标题
E-mail回复
内容
同学们!你们要有信心,要敢于面对困难,再加上不懈的努力,你们一定能够取胜,要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曾丽英
第六份研究报告 2006年10月15日
标题
保持一颗平常的心
内容
当天下午,我约其他几位同学到我家,好在他们都按时到了,我开始用电话与张老师通话,她给我讲了她的想法,我们几位同学也交换了意见,初步确定了我们的主题,还谈了关于网页的构思,网站搭建等。我们的目的是搜集到第一手真实材料,赛出应有水平,即或拿不到名次,这也是对我们的一次锻炼,大家要有一颗平常的心,要有信心,只要尽了力,就一定有收获。
 
   
   
刘聪
第七份研究报告 2006年10月17日
   
标题
第二次集会
   
内容
通过几天来的认真思考,最后通过讨论决定以“通江红军文化”为主题,展现通江人民在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所做的具大贡献,同时用红军精神启发当代青少年。
   
   
闫琼
第八份研究报告 2006年10月19日
   
标题
真实的记载
 
内容
此次比赛主要是搜集资料,同时要把搜集资料的真实过程展现给大农。在活动过程中要有图片,也要有文字,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借了一部照相机,我们都不会用,但我想过我们用不了多久就会学会的。
 
 
王婷
第九份研究报告 2006年10月21日
   
标题
今天有收获
 
内容
今天,我从纪念馆借来了有关红军方面的书藉,从书中用扫描仪采集了一部份图片和文字材料,非常高兴。
 
刘聪
第十份研究报告 2006年10月23日
 
标题
到底采访什么?
 
内容
今天我们几个来到张老师家,张老师询问我们采集资料的情况,资料如何整理的?说实在的我们就是不知道采访什么?问哪些问题?最后张老师说:“你们还是先设计一个调查表,设计要采访哪些问题?如何提问?要采访哪些人或采访哪些单位?都事先在表中设计好,然后再下去采访。”我们通过商量一致同意按张老师说的办。
 
曾丽英
第十一份研究报告 2006年10月25日
 
标题
准备到王坪红军烈士陵园参观采访
 
内容
我们商量到王坪烈士陵园去采访,我们一直担心能否成功,我们既然已经决定了,我们就一定要去,于是我们先设计好问题:该烈士陵园有多少位英雄?作为爱国教育基地一年有多少人来缅怀先烈,接受爱国教育?你们今天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块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都盼望能够圆满完成这次采访任务。
 
曾丽英
第十二份研究报告 2006年10月28日
 
标题
走访老红军
 
内容
今天下午,我们几个去敬老院走访老红军,几位老红军的精神面貌都很好,给我们介绍了当年红军在通江参加的几次著名战役和几次重要的军事会议的情况,还给我们讲了有关红军的故事,提供了一部份相关图片和文字材料。今天我们很顺利。
 
闫琼
第十三份研究报告 2006年10月30日
 
标题
参观军史博物馆
 
内容
当天我们去参观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遗址博物馆,解说员给我们讲解了许多有关红军的故事,并在管理员的帮助下,我们自己动手拍摄了一部份图片。
 
王婷
第十四份研究报告 2006年11月5日
 
标题
遇到最大的困难
 
内容
今天我来负责处理图片,可是图片处理软件我一个也没学过,怎么办?我很是着急,静下心来一想,还是从头开始吧!我相信一定能够学好。
 
刘聪
第十五份研究报告 2006年11月9日
 
标题
遇到一块硬骨头
 
内容
我们开始制作网页了,但是不会使用网页制作软件,也不会制作动画,怎么办?正在犯愁的时候,张老师笑着对我们说,来我给你们介绍Flash动画的制作方法,老师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一边说,我们一边操作,用了两天的时间我们就学会了Flash的使用,我们终于可以制作简单的动画了。
 
刘聪
第十六份研究报告 2006年11月14日
 
标题
收获很大
 
内容
我们开始学习网页制作软件,这可真正把我们给难住了,还是鼓起勇气,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又用了几天时间把网页制作软件基本掌握了。
 
闫琼
第十七份研究报告 2006年11月19日
 
标题
采访无功而返
 
内容
今天,我和王婷一起去采访一位老红军,我们赶了一个小时的车路后,步行了一个半小时,来到老红军家,让人扫兴的是老红军不在家,我们只好打道回府。虽然采访没有成功,我们终于可以自已走出去了。
 
王婷
第十八份研究报告 2006年11月25日
 
标题
失败是成功之母
 
内容
经过几天的好努力,我们虽然能够马马虎虎做出简单的网页,但对网页的布局、内容的分配各方面都存在缺陷,横看顺看都不理想,大家商量重做,唉几天的劳动付之东流,不过也好,我们可以从中总结经验,重新再来,一定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刘聪
第十九份研究报告 2006年11月22日
 
标题
介绍网页制作情况
 
内容
在线论谈无法使用,只有用E-mail给何老师发了一封邮件,介绍了我们制作的情况。
 
王婷
第二十份研究报告 2006年11月25日
 
标题
开始制作英文网页
 
内容
切至今天为止,中文网页已经全部完成,开始制作英文网页了,大家信心十足,期待着胜利。
 
闫琼
第二十一份研究报告 2006年12月30日
 
标题
开始翻译工作了
 
内容
今天开始网页的翻译的工作,这是我们面临的又一大挑战,但我们相信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任务。
 
曾丽英
第二十二份研究报告 2007年1月7日
 
标题
网页制作进入最后功坚阶段
 
内容
网页已全面完成了,现正在进行校对。
 
刘聪
第二十三份研究报告 2007年2月20日
 
标题
准备上传网页
 
内容
我今天联系了千乡万才,准备上传网页了。
 
全体成员
第二十四份研究报告 2007年2月25日
 
标题
正式上传网页
 
内容
我们参加这项活动,虽然付出了许多精力和时间,但是我们今天终于看到了努力的结果,我们都非常高兴。
 
 
----感人故事----
 
第一次被红军精神所感动
 
曾丽英(高2009级8班)
 
    在这个“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很幸运,作为一名小记者外出采访。当我来到养老院找爷爷们讲有关红军的故事时,他们讲了有关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些事例,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红军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情,更让我从心底佩服当年通江儿女献身中国革命建设的宝贵品质。
    通江县城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1932年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进驻通江两河口,21日总部在苦草坝召开了红军入川后第一次高级军政干部会议,讨论决定以通江为中心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当时通江近30万人口,其中有4.5万人参加红军,在长征途中牺牲了5800余人,解放后健在的有500余人,少将以上10人,党中央非常关心通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由江泽民亲笔题写馆名,让红军精神永放光芒。
    红军精神在通江这块土地上永远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激励我们奋发图强,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将来为通江的建设做出自已应有的贡献。
   
 
红军精神感动老外
 
刘聪(高2009级8班)
 

    国庆节假日,我们以记者的身份穿行在通江的大街小巷。寻找来通江感受红军精神的人们。不一会儿,我们便找到了一对夫妇,交谈中我们得知他们是外地人,趁“十一”黄金周到红军之乡来看看,感受一下红军精神。听到这里,我们心里无比的高兴。这说明了通江的知名度在上升。在高兴的同时,我们也拿出了我们通江人民的热情,给他们当导游,让他们好好了解一下通江。
    我们带领他们去了县城里的几个地方,壁山坡,红四方面军纪念馆等地方。最后我们还带他们来到了红军桥,他们也发出了感叹,感受到了红军的精神。还评价到通江人民的骨子里还有一股干劲,和红军当年的干劲一样。等到第二天,我们还带他们去了一个小镇—-沙溪镇。那里有一个烈士陵园(座落于沙溪镇王坪),把他们带到这里我更加自豪,因为老家就在沙溪。他们被烈士陵园里的一切所吸引。
    这次与他们的接触时间并不长,但是我们感觉很亲切。我这次并没有问他们太多的问题,但是我给他们介绍了很多与红军,与通江有关的故事。
就在他们离开通江的时候还表示,等他们的女儿长大后也要带她来通江看看,感受一下通江的气息,感受一下红军的精神,了解一下红军的艰苦 。
    最后,我们看着他们离开,就像是自己的亲人离开一样,是那么的依依不舍。
    这次活动也给我上了深深的一课,我们不仅要了解红军精神,更要发扬红军是精神。
   
 
红军石刻标语之王
 
王婷(高2009级1班)
 

    国内影响最大、最早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的“赤化全川”红军石刻标语被誉为“革命标语之王”,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巴中市 通江县沙溪乡景家塬左侧的红云崖上,每个字高5.5米,宽4.7米;笔画宽0.7米,深0.35米;字的间距为7.1米,字迹工整,笔力遒劲,10 多里之外仍清晰可见。
    1933年8月24日,《中国共产党川陕省委宣传部对新发展赤区的宣传大纲》中的第十纲写道:“消灭刘湘,进一步消灭四川整个国民党反动统治,赤化全川,消灭五次‘围剿',争取苏维埃中国”,第一次提出了“赤化全川”的口号。1934年4月,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实地考察,决定在红云崖上刻下“赤化全川”四个字。20多个当地石匠,经过4个月的奋战,终于刻成了“赤化全川”四个闪闪发光的大字。
石刻标语“平分土地”位于通江县东南30公里的佛耳岩,字高5.7米,宽4.6 米,笔划宽0.65米。与“赤化全川”属孪生姊妹,同样有红军标语之王的美誉。
    这些珍贵的石刻文物是研究川陕苏区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资料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同时,红军石刻标语也是有待开发的极具潜力的旅游文化资源。

 
 
----我们的工具----
 
 
 
 
 
 
 
 
[电脑]
[照相机]
[固体胶水]
 
 
 
 
 
 
 
 
[剪刀]
[双面胶]
[小刀]
 
 
 
 
 
 
 
 
[扫描仪]
[直尺]
[录音机]
 
 
----访问纪实----
 
  闫琼 2006年10月3日 星期二 晴
      刘经国,92岁,四川通江人。1933年6月3日,在四川通江县麻石街道参加红军,编入红四方面军11师33团3营8连。
    刚参军不久,部队攻打达县,就是现在的四川达州市,我们是新兵,还不会打仗,全是老红军冲锋在前,以后大大小小打了许多仗,我也无法记清楚了。我们所在部队是1935年开始长征的,当时我还不知道红二、六军团,只听说朱毛的中央红军,1935年6月在西康懋功(现四川西部)与红二、六军团会师,10月胜利到达陕北。
    我们前前后后三过雪山草地,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服从命令,叫走就走。过雪山时,那个雪大得铺天盖地,当地的藏族百姓说,你们红军根本爬不过去的。天上下着雪,地上的积雪有房子那么高那么厚,部队的人走多了,踩出一条雪路,就像是一个巷子一样,后续部队都是从这样的雪巷子里爬过去的。天冷,领导让我们裹好脚,吃辣椒驱寒,每人用拇指粗的竹子做火把。我们部队是半夜三点开始爬雪山的,到第二天中午都还没有上到山顶,火把从山脚到山顶,火光和星光都分不清了。问及一起参军时的伙伴,刘老摇摇头:“部队不断地运动、打仗、整编,早就不知道了,大多都牺牲了。”
  刘聪 2006年10月5日 阴
      郭才高,已过耄耋之年,遥想长征的峥嵘岁月,郭老还记忆犹新。
    1935年3月1日,我24岁那年,在老家毕节赫章参军,在红二方面军四师十二团里当一名战士,曾参加过赤水、六盘水、窄章坝、宣威、楚雄等战役。最终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当时,敌强我弱,我军以一比五的人数悬殊,拼死搏斗,宣威一仗,消灭了一个团,楚雄战役打了一天一夜。
  曾丽英 2006年10月20日 晴
      陶立功,88岁,看上去精神不错。我从小父母双亡,在那个年代,家里实在太穷,参军是最好的出路。1933年,就在我13岁时,我在红二军团当了一名战士。从贵州边界打到湖南、湖北,十多场战役,其中,龙溪沟、成家河、桃子溪、板栗园、凤凰等战役,活捉了敌军几个师的师长,打跑了几个师。在凤凰一战,还有一首打油诗,我至今仍记得:“湖南军阀陶广,亲自带兵到凤凰,打一仗后大受伤,夹着尾巴逃逸了。”
    老人们用平静的语气在叙述一个早已远去的故事,那些血雨腥风的记忆虽已飘然远去,但三位老红军和他的战友们在雪山草地上艰难跋涉的身影却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王婷 2006年10月28日 晴
      何明德,男,通江铁佛人,离休老红军,自1936年西安事变后,何明德一直给周恩来副主席作安全保卫工作,曾在周恩来副主席“劳山遇险”、“长沙突围”、“武汉撤退”等几次危急关头护送周恩来副主席脱险。他还了解党和八路军的重大机密,熟知红军高层领导的情况。
    1942年6月,何明德随周副主席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他向周副主席请假探亲。回家后,国民党在当地的清共指挥部对他进行盘查,何明德早就想好了应对策略,他一口咬定说自己是小时候被国民党21军抓壮丁抓走的,后来在陈诚的部队当兵。匪兵在他家中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他参加红军的证据,拿他也没办法,只好派人一直暗中盯着他。就这样,何明德也就无法归队,又不敢跟组织联系,后来,怕事的父母便逼着他结婚成了家,他就再也没能回到周恩来的身边。
  曾丽英 2006年11月10日 晴
      李玉南,女,89岁,通江县沙溪人,副厅级离休老红军。
    1932年红军来到通江后,她家一共七人参加了红军,除她以外,其余六人都先后在历次战斗中牺牲了。当我们问她为什么要参加红军时,她用一句非常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在家没饭吃,参加红军能吃上饱饭。”这就是她当年参加红军最朴素的想法。
    1935年随部队强渡嘉陵江向川西撤退,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1937年3月调到延安政治部任文艺宣传队队长。
    1938年9月,随丈夫徐梦秋赴新疆从事地下党工作,同陈潭秋、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一起共事,她的丈夫徐梦秋任地下党新疆省委组织部长。
    1949年,李玉南随大军南下,分配在川北行署工作,参加土改运动,1950年任川北行署农民协会巡视员,1951年至1958年,先后任通江县人事科副科长,通江县民政科副科长。
    每一个老红军的身上,都有他的传奇故事。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由“通江县实验中学网页制作团队之星”提供
E-mail:stsyzx-qjs@stsyz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