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才东用」有成 挣了钱之后

文章来源:天下杂志


日期:2006年09月01日
 
  22岁的张三学不久前才从广州回到家乡黄羊川,这趟回来是为了要和家乡的姑娘订亲,虽然同是家乡人,但是他们的因缘促成还是因为报名了千乡万才古浪数码中心的「西才东用」计画,远赴广州工作时才开始交往。

  张三学穿著半新的西装,和刚订婚的姑娘笑咪咪地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完全没有生疏的表情。不久,这对未婚夫妻就要再度坐火车回广州工作了,夫妻俩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打算结婚后在工厂外面找个房子安居,继续挣钱

搭上网络人力快车

  2001年,张三学在黄羊川职业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到外地打工养家。他先到敦煌榨油厂工作,但一个月工资才450元人民币;两个月后,他远赴青海的石棉矿场工作,这一次整整做了二十六个月,后来受不了石棉味道过呛,只好去当火车装卸的搬运工,工时长又极为辛苦;2005年5月他返家时,听到千乡万才成立的古浪数码中心,提供东部劳动机会给家乡青年,工作待遇及环境都好,就赶上「西才东用」的第三批人力列车了。

  相较于过去打工地方多在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到广州工作后让他开了眼界。张三学说,没有去广州前,他想这辈子上学也不成,往后只能在家乡种地过一辈子了,没想到去广州工作后,看到城市的文明与机会,自己整个人的思想就改变了。

  从去年初到现在,黄羊川已经有将近一千位青年经由古浪数码中心的安排,到广州台资企业诚达鞋厂及达昌电子厂工作,每月工资约在1000~1300元人民币左右,这样的收入几乎等于是黄羊川人的平均年收入,对家里的帮助自然极大。

  「西才东用」其实就是把西部的青年送到急需大量劳动人力的东部,这是千乡万才科技公司从2000年开始,透过网络科技在黄羊川解决农村教育与发展农牧产品电子商务后,于2005年初在古浪成立的第一所数码中心,藉由东西联结的电子商务平台,执行「西才东用」与「远距雇用」的项目。

原来这是真的

  从第一所数码中心在古浪成立,目前千乡万才在西部各省已成立十所数码中心,协助西部青年找到东部较好的工作机会与环境,而古浪数码中心是做得最成功的典范。

  虽然是最成功,但是古浪数码中心第一次在黄羊川招募青年到东部工作时,却面临了极大困难。黄羊川的农民虽然知道千乡万才协助当地发展网络城乡,但是对于数码中心提出要把家乡年轻人送往东部,以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待遇的计画却不敢相信,毕竟过去几年在外地打工被骗的经验,以及普遍工资不高的打工待遇,都让农民害怕又会受骗。

  负责古浪数码中心的两位当地工作人员,高延滨经理与下属尹军,去年初在冬日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里,不断来回黄羊川,对农民宣导西才东用的理念,只要有人愿意报名,立即开车到家中拜访,积极安排体检与代订车票。好不容易在去年3月14日送出第一批前往广州鞋厂工作的五十四名黄羊川青年,高延滨感叹地说:「尹军送第一批人到广州回来后向我报告,当晚我们两个都激动得流泪了。」

  这是高兴又自豪的泪水。一位是兰州本土企业家高延滨,一位是武威当地土生土长的青年尹军,两人都是透过千乡万才的网络平台认识。高延滨看到台商林光信与温世仁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偏僻小镇做了这么多事,心想:「台湾人能到这里来做伟大事业,我是西部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为什么不能为家乡尽点心力?」于是放弃自己的事业,投资古浪数码中心,开始做起西才东用的转介工作。

  送走第一批黄羊川青年后,黄羊川的农民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特别是看了尹军到广州拍摄的工作环境,包括食衣住行的生活条件,于是到了招募第二批西部青年时,已经不需要再花费唇舌了,黄羊川的农民家长都带着年轻人主动报名,平均每月就有五十人从黄羊川出发到广州工作。而更让家长安心又安慰的是,数码中心规定这些到广州工作的年轻人,必须将每月薪资的百分之三十到五十寄回家,据林光信估计,光是去年就有150万到200万人民币汇到黄羊川。

不只要他们会挣钱

  但是尹军也这样形容西才东用对西部青年的影响:「把窗户打开,新鲜空气会进来,但是苍蝇蚊子也会飞进来。」

  「最让我感到伤心的是,他们的抱负不大,只想多挣点钱就好了。」尹军数次到广州与这群年轻人开会,甚至还培训他们管理的能力,希望大家不要只满足于鞋厂工作的现状,而是一旦有能力养活自己后,就要开始懂得回馈家乡。

  但是从农民变成工人的过程太复杂,首先要培养他的责任心、敬业心,有了基础之后才能培育他的爱心。个性积极乐观的尹军不认输,虽然他看出这些从大山出去的孩子会把前生忘掉,不想背负着家乡的包袱走下去,但是他还是努力发起一个计画,他算了算黄羊川偏远学校有不少危楼,甚至连基本的课后娱乐设施也没有,决定邀请这些在广州工作的青年一起出钱捐助这些设备与建设。「这是一条线,希望可以把他们的爱心唤起来。」尹军说。

  在黄羊川职业中学执教的胡万龙老师也有头疼的事,虽然至少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孩子在广州工作后,都会如约将每月薪资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寄回家来,但是也有家长和他反映,孩子到广州打工后,一年总共才寄3000元人民币回来,原来穷了这么久的孩子,现在忽然挣了一些钱,就开始在城里胡乱花费,有人干脆泡在网吧里一上网聊天就是数小时,把该寄回家的钱都挪用了。

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为了引导这些好不容易走出大山的年轻一代朝对的方向去,高延滨从送出第三批青年后,开始对即将到东部工作的青年人进行培训,从如何使用抽水马桶、卫生纸要丢到垃圾桶里,到对女孩子进行简单的性教育,叮咛她们到了大城市要懂得保护自己。

  一位在广州工作的姑娘刘玉萍写信给高延滨:「有了钱之后,生活目标在哪里?」高延滨慢慢引导这些年轻人在厂里组织各种活动,鼓励成立文学社的刘玉萍把自己当作小记者,关注同乡来的人,利用千乡万才提供的网络交流平台,互通有无。

  不久前,文学社才发起每人捐5元救济临时患胃穿孔住院的同乡,结果竟募集到1500元,高延滨听了很安慰,红着眼眶说:「我们费了这么多苦心,就是希望给家乡尽一分心力。」她望望窗外兰州市区灰暗的天空有感而发地说:「在城市生活久了,人会变得麻木。千乡万才提供的网络平台,让我们这些人有了发挥能力的成就感,等于是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