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关怀西部 -> 人物和故事 -> 伊甸基金会
西大滩,改变人生的旅程
文 /— 王乃文

有一种旅行,方法很贫穷,却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这种旅行,西方从 16 世纪末传承至今;中国却已失落数百年。那就是 Grand Tour── 壮游。培养独自「闯」的能力,才能开创个人与国家的竞争力。 ----- 截自 1004 期商业周刊

一开始在志工版看到游学服务团的讯息时,就决定了就算工作不保也要请这十四天长假,我一直都相信这会是一个生命中很重要的旅程,果然这十四天也没让我失望,我们所得到的,远比所付出的要多很多很多。

我是一个很慢热的人。记得出发前,我因为担心和同工们处不来,一度想放弃计划很久的旅行,但是一到西大滩中学、开始上课之后,就知道自己所有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课程调动的关系,我由原本准备的地理课改为物理助教,虽然物理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陌生的学问,但却丝毫不见他们出现畏惧或排斥,上课时他们总是大声抢答问题、下课拉着老师们玩游戏、晚自息认真复习与问问题,让怕生的我反而受到他们的鼓舞,很快的就开朗了起来。而物理课的重头戏,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利用所学,分组做出水火箭,记得宣布实验的那堂课,所有的孩子都闪着发亮的眼睛,围着水火箭的示范品欢呼,在那一瞬间,我觉得西大滩的父母们比起台湾的父母真是幸福得多。在台湾曾当过补习班导师的我,看过醉醺醺来上课的孩子,也看过下课偷溜去打电动的孩子,甚至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也让父母很头疼,而西大滩的孩子们不同,虽然环境艰苦、生活不易,但孩子们纯真又懂事,让人不喜爱也难,我想这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回报。

到西大滩的第四天,我刚好有机会能参与家庭访问,到家庭状况不好的四个孩子家中访视,坐在土制屋子里的我们,除了用笔纪录他们的故事以外,没有什么能实质帮助他们的,而整个访问过程就像是聊天一般的愉快亲切,家里的妈妈坚持就算没了下一顿、也要让我们吃到新鲜的馒馒和炒蘑菇,聊到自己的孩子时,没有一个妈妈数落自己的孩子不乖,临别前甚至有妈妈握着我们的手不断道谢并要我们多住一晚。在这些平均年收入在台币一万到二万元间的家庭里,看不到所谓贫穷带来的苦闷,他们照样喜乐的迎宾、照样努力生活,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回程的路上,坐在摩托车后座的我觉得老师们的背影很帅,虽然家访了将近 10 小时让领队们很担心,可是我似乎可以理解老师们坚持带着我们东奔西跑背后的心意。老师告诉我们:住在西大滩的人们,有钱一点的就会移居新疆,被迫留在原地搬不走的家庭,心里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能读好书、走出大山,将来能够带着成就回来,断了西大摊的穷根子。

记得前几期的商周报导有篇水蜜桃阿嬷的故事,里面提到物质缺乏的孩子们在采访结束前,把自己珍惜的礼物送给短暂相处的记者和社工们,愿意分享的孩子让我们大人都为之汗颜。刚回到台湾的时候,我拿出西大滩的孩子们写给我的信和礼物给家人看,这样的感觉更为强烈,我收到了一朵用铅笔作为茎的折纸花,还收到了妈妈帮孩子缝的鞋垫,对西大滩的孩子来说,这些就是最珍贵的宝物,那对我们这群从小生长在优渥环境的人们来说,什么才是我们的宝物,而我愿不愿意把这样的宝物拿来送人呢?无论是分享心中的想法,或是分享自己珍惜的物品,去了西大滩之后,才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吝啬。而这趟旅程下来,所见所闻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大的冲击,从一开始的无力感到后来同工们的彼此分担扶持,感觉真的很棒。我相信永祥哥所说的:我们都是一颗颗种子,背负着让这样的经验与信念发芽的使命。更在这趟旅程中看见神的带领,要我们这群有能力的人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当这样子的爱心一点一点传递出去的时候,相信这个世界也在一点一点的变美。

 

关怀西部 -> 人物和故事 -> 伊甸基金会
    
    千乡万才
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