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位于关中西部,作为神农炎帝故里和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民间艺术底蕴浑厚悠远,女红文化十分盛行。女孩多在七八岁时就学习针线,五彩缤纷的刺绣布艺无处不在:墙上的灯罩,农村老汉的旱烟袋,孩子的虎头帽,农家姑娘的服装等等,都是精美的刺绣品。受仰韶、龙山文化影响,千阳布艺继承了炎帝氏族和周秦文化的精粹,其刺绣图案往往蕴涵着人类的多神崇拜,以及“龙、蛇、虎、鹿”等原始文化图腾的痕迹,渗透着巫神文化和古代阴阳平衡的哲学观念。布艺作品的象征和隐喻意义十分丰富,契合人们祈福避邪的愿望:如用绿布卷成盘蛇,扎上几朵梅花,这种龙形象就展现了龙蛇图腾崇拜的原生态文化。千阳布艺色彩通常绚烂明媚,大红大绿;构图则寓意深刻,写实与夸张融合,透射着粗犷浓郁的北方农村气息,形成鲜明的西北地域特色
。
千阳布艺作为女红文化的突出代表,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源可追溯至神农教民稼穑时期,至今已数千年历史。作为“母亲艺术”,它与毗邻的“庆阳香包”并称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姊妹双星”,《诗经·豳风·九戢》就有“我觏之于,衮衣绣裳”之描述。古代每逢七夕佳节,女性们就会在月下赛比刺绣,乞求天上织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女红手艺更加娴熟精美。而不少文人墨客歌咏七夕的千古绝唱,都与刺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千阳县的布艺刺绣工艺历史悠久,曾被省文化厅命名为“陕西民间艺术刺绣之乡”,南寨镇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目前,全县拥有民间艺术公司5家,万余名妇女从事刺绣、民间工艺品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