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告别贫穷>二、新黄羊川>
二、新黄羊川
4. 梦想家的理想

  今天温世仁和林光信他们来帮助黄羊川,为这而创建发展知识化经济的条件。齐福德追问道:“有人说你们是在执行一个『梦想家』的计划,终会一事无成的。”林光信对这些怀疑者的回答是,这不是在做善事,而是在做企业。他对齐福德说,这个计划是逐步酝酿成熟的。给学校提供计算机和软件固然是公益行为,但完成是一种“利他”的策略。

  齐福德明白“利他”策略的真正涵意,后来他在5月7日对全美千万听众报导黄羊川里说:“林先生承认给乡村学校提供计算机和软件完全是一种利他精神,他还计划为中国西部的1000所贫苦学校提供更多支持,但是所用的软件和硬件,当然是他们公司所生产的。他想在各所需要帮助和投资的地区,树立起『英业达』的知名度。他想在一些城市里设公司的办事处,并雇用当地的人培训为软件工程师。他的计划已经从黄羊川开始做起,所有这些人将会接受培训。他称这计划为"WWW"计划,意思就是每个人都是赢家:孩子们得到了计算器培训,当地政府推动了当地的经济,而公司也获得了一个巨大的新市场。”

  林先生说:『这项计划的种籽资金,是在五年内投入五千万美元。我知道五千万美元听起来是一笔大钱,但是我想培训一万名训练有素的软件工程师,懂英语、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团队是一大笔很有价值的人力资源,而我们每年可创的利润,可能大于五千万。』对林先生来说,那是一大笔利润,如果运转起来,会实现他所描述的『赢、赢、赢』的情景。林先生说他对于中国西部这一地区有许多其它的计划。在黄羊川乡地方官员特批的一块43亩地上,他正建一座有培训功能的中心。如果英语水平能提高,他说,这里的人们就能做一些印度人正做的事,为美国大公司做一些基本的文书工作。这就意味着人们可以呆在家乡,但是仍然能够赚一大笔钱,而不需加入到在城市里进行的工业革命式的移民中去。

  当他在和许多人握手时,一个13岁的女孩走了过来。她曾经去过北京参加过培训。问她是否想长大后到那里找工作时,她证实了林先生的想法:『我尽我最大的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让这地方也变成科技发达。不,我不想去北京,我想将黄羊川变成北京那样。』”这是5月7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晨间8分钟的报导。

  “做为一名外国记者第一次到黄羊川,我注意你一直在听,在访问,你能谈谈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洋记者在前采访,天津电视台的倪导演在后头追问着,出乎齐福德意料之外,他成为被采访的对象。“最直接的感受是跟孩子们的来往。我一直常驻北京,不是经常来农村,以前没有和农村孩子交往的经验。他们都很努力:学习很努力,学习的愿望很强,为的是改善他们的生活,改善他们总体的情况。通过外来的投资,真的会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这个让我比较感动。”

  倪导又问:“在中国如此偏远的一个山村,居然有了网络,你是不是很惊奇?如果在国外,这种事情是不是很不可思议?”齐福德回答:“对,是这样。以前我不能想象有这样一个项目在这里,会有这么多学生在这么偏僻的学校都能上网,都能用计算机,这真代表网络可以改变世界的能力。在美国和西方,计算机仅使生活更方便,这也包括中国的城市在内。但在这么偏远的地方,人们所说的互联网改变世界,在这样的地方也能实现。”

  “那么通过你的工作,你想告诉你的听众什么呢?”倪导最后又问。齐福德说:“我想一方面反映中国的现况,这是我的工作,因为很多外国人并不了解中国。另外我要告诉我的听众,这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他们开始进步,而且,进步的非常快,你不可想象在中国农村一些地方的进步如此之快!一些外国人对中国还停留在70年代的看法,以为中国还是毛主席那个时代。所以我看到农村的孩子能上网,要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一个很贫穷的地方,居然有这么一个项目。”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Untitled Document